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少年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2岁的姜鑫瑞以一连串干净利落的进攻,最终以15比9的比分战胜对手,摘得桂冠,领奖台上,他高举奖杯的身影背后,是一条用汗水和毅力铺就的成长之路。
“每场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。”姜鑫瑞赛后接受采访时说道,稚嫩的脸庞上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“但一旦踏上剑道,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,剑锋所指,皆是对自我的超越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8岁的他跟随父母观看了一场击剑表演赛,运动员们优雅而凌厉的动作瞬间俘获了他的心。“那一刻我就知道,这就是我想要的。”回忆起与击剑的初次相遇,姜鑫瑞的眼睛依然会发光。
入门并非一帆风顺,击剑运动对身体素质、协调性和反应速度都有极高要求,初学阶段,姜鑫瑞没少吃苦头,每天放学后,当同学们在外玩耍时,他都要赶往训练馆进行两小时高强度训练,周末更是雷打不动的全天训练日。
“有一次他脚踝扭伤,肿得老高,仍然坚持观看训练视频,研究技术动作。”姜鑫瑞的启蒙教练陈健回忆道,“这种超乎年龄的专注和毅力,让我意识到这个孩子与众不同。”
击剑是一项极具个人特色的运动,比赛开始时,选手独自上场,没有队友可依赖,没有教练可随时指导,这种孤独感是许多年轻选手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。
“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时,我紧张得手都在抖。”姜鑫瑞坦言,“面对陌生的对手和裁判,听到周围观众的呐喊,大脑一片空白,结果输得很惨。”
那次失败的经历成为姜鑫瑞成长的转折点,他开始意识到,技术训练只是基础,心理素质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“教练常说,击剑是‘身体象棋’,既要斗勇更要斗智,在场上,你只能靠自己瞬间做出判断和决策。”
为此,姜鑫瑞在持续精进技术的同时,格外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,他通过冥想提升专注力,通过模拟比赛场景增强抗压能力,甚至专门学习运动心理学知识,逐渐地,他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,在逆境中快速调整心态。
过去三年里,姜鑫瑞参加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场比赛,从最初的首轮出局到后来屡屡闯入八强、四强,直至如今站上最高领奖台,每一场比赛都是他成长的阶梯。
“每场比赛后,我都会复盘分析,找出自己的不足。”姜鑫瑞展示了他的比赛笔记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比赛的得失和经验总结。“胜利让我相信自己的实力,失败则让我看清需要改进的地方,正是这个过程让我越来越自信。”
今年三月举行的华东区邀请赛上,姜鑫瑞在八进四的比赛中一度落后7分,面对几乎无望翻盘的局势,他没有慌乱,而是及时调整战术,连追8分实现惊天逆转,那场比赛后,他真正理解了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含义。
“当你独自站在剑道上,所有训练积累的技术和经验都会内化为一种本能,那一刻,你不仅要战胜对手,更要战胜自己的犹豫和恐惧。”姜鑫瑞说。
作为一名小学生,姜鑫瑞同样面临着学业压力,如何平衡训练与文化课学习,是他必须解决的难题。
“时间管理是关键。”姜鑫瑞的母亲告诉我们,“他有一个详细的时间表,什么时间学习,什么时间训练,都有严格规划,击剑培养的专注力和毅力也让他在学习上受益匪浅。”
令人惊讶的是,尽管每天都要抽出大量时间训练,姜鑫瑞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“击剑教会我高效利用时间,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决策能力,这些对学习都很有帮助。”姜鑫瑞说道。
谈到未来,姜鑫瑞目标明确——进入国家队,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,最终站上奥运舞台,为此,他正在加倍努力,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和心理素质。
国家击剑队前队员、现省队主教练李娜评价道:“姜鑫瑞这个年龄的选手,很少能像他这样既有出色技术又有成熟心态,他对击剑的理解超出了年龄限制,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那种自律和坚持,如果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,他很有希望成为中国击剑的未来之星 mk体育官网。”
击剑运动在中国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,随着更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崭露头角,这项被誉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参与。
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,让更多同龄人了解并喜欢上击剑运动。”姜鑫瑞说,“它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——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挑战,如何超越自我。”
离开训练馆时,夜幕已经降临,姜鑫瑞收拾好装备,与教练告别后走向等待的母亲,路灯下,那个背着剑包的身影虽然瘦削,却步伐坚定,在他的心中,已经期待着下一次比赛,下一次能够证明自己、超越自我的机会。
剑道虽短,人生很长,对于这位年轻的击剑手而言,每一次交锋都是成长,每一场比赛都是修炼,在那条14米长的剑道上,他找到了自信,更找到了自己。